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南沙:变局中开新局,书写“双区”建设新答卷

2020-08-13 南沙新区

书写“双区”建设的新答卷,南沙必须在变局中开新局。

广州市南沙区委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握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广深“双核联动”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建设,持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奋力推动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全面上台阶。广州南沙是观察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样本,在南沙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东海丝研究院组织“南沙高质量发展系列调研”活动,以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南沙方案”。

一个环湾区都市圈呼之欲出,南沙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一批换挡提速的项目,南沙参与“双区”建设的底气与信心渐足;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的定位目标更加明晰。

在新时代背景下,“双区”闪耀。新的平台建设锻造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在变局中开新局,广州南沙正把握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广深“双核联动”的时代机遇,奋力推动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全面上台阶。

呼之欲出的环内湾都市圈

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首航、南中高速开建、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开工,一个月前,南沙在3天内迎来大湾区三大重点交通项目。于南沙而言,广深在此“会师”三次;于湾区而言,一个环湾区都市圈呼之欲出,珠三角的城市格局迎来了重大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不断向环内湾集聚,自东向西,深圳的前海和空港新城、东莞的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的翠亨新区、珠海的横琴……

应对这样的趋势,“交通”相关主题成为了每次南沙会议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方向仍然是站在大湾区层面,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的建设。目前,珠江两岸共规划建设的12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中,有7条和南沙直接关联。“以交通基础设施等硬联通为依托,加速环内湾地区的链接,整个大湾区人流、资金流、物流将会更加畅通。”

为了打造更为理想的出海口,2005年,广州设立南沙区,深度实施南拓战略。从地图上看,南沙像船头插入伶仃洋,让广州市有了足够的空间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

自南沙被确立为国家级新区、自贸片区后,广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南沙。

从广州的边远郊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三区一中心”的定位,南沙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吴瑞坚认为,这标志着南沙从地方功能开发平台迈向国家战略功能承载平台;从开放前沿地区的边缘迈向开放最前沿;从远郊迈向城市副中心。南沙正以新姿态代表广州乃至大湾区走向世界,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南沙同样对自身的优势有了充分思考。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与港澳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基于地缘匹配程度。但南沙恰恰可以跳开这种地域合作模式,这也符合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定位。南沙区政府相关部门介绍,首先,南沙是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在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发展格局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次,南沙与港澳合作有着充足的土地空间,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范围是整个南沙803平方公里,同时60平方公里的南沙自贸片区是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

南沙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走来,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能让港澳的科研技术成果迅速产业化,同时能为港澳的专业服务、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南沙在产业上与港澳的互动合作,路径将更为宽广。

换挡提速的重点项目

合作平台建设是南沙参与“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7月8日,粤港深度合作园南沙枢纽片区(起步区)启动建设。位于南沙枢纽区块内的起步区,虽然仅1.95平方公里,但该项目将衔接香港标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重点在资讯科技、专业服务、金融及金融后台服务等八大产业领域深化粤港合作。

今年1—7月,南沙共集中动工和签约1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500亿元。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4.5%。超前时序进度。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董可认为,总体上看,南沙区今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局部进度滞后、财政投入压力大、投资意愿减弱等一些问题。

目前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相关建设方案正按程序向上级报批。这都是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融汇“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南沙已然认识到换挡提速的重要性。对于特别重要的项目,南沙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南沙在原有的广汽丰田千亿级传统汽车产业基础上,通过引进丰田新能源、广汽蔚来、恒大新能源等“三辆车”,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区层面成立南沙区重大汽车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项目推进存在问题。

南沙新区产业园管理局开发建设处处长冯恒文告诉小南,上半年该局制定了“攻城拔寨作战计划”,结合规划调整、用地报批、征拆交地、管线迁改等前置问题推进情况,编制印发了涉及大岗、庆盛、万顷沙、粤港深度合作园南沙枢纽(起步区)4大重点开发片区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丰汽车城第四生产线、第五生产线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攻城拔寨作战图”,确保区块建设和项目筹建加快推进。

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南沙定位

在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推进更高水平区域合作,是区域竞合的新趋势。广州南沙,隔江相望,主动拥抱深圳。

前海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最浓缩最精华核心引擎”。双方决定率先打造区域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各类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人民生活更加便利的开放型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

以加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建设合作为例,双方将充分依托前海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加强海洋金融与科技创新资源对接,鼓励前海金融机构支持南沙涉海企业发展。而南沙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涉海科研院的优势也将在前海落地,南沙将支持上述机构在前海设立海洋科技研究机构,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金融与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南沙更需要在更高层面的合作中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南沙将目光瞄准了海南。

“岛屿经济体因缺乏本地经济腹地,大湾区应该是海南优先考虑的国内腹地。大湾区的制造业、人口、经济优势,海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一个新的区域合作路径。”有分析认为,南沙定位为广东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应该考虑在与海南联动中,承担起双循环的一个重要枢纽。

南沙创新工作局副局长徐于棋表示,南沙自贸片区也正通过组织研究、专家讲学、实地调研等形式,探索自贸区、自贸港“对接融汇”发展新路径。与海南洋浦的合作将于近期达成。

南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优势,以六个“自由便利”为深化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以探索自贸区、自贸港“对接融汇”发展新路径为突破口,着力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培育壮大与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相匹配的产业链集群,加快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倾力打造大湾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主要承载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南沙自贸区。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