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江西赣江新区: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3-09 中国发展网

十四五特别报道-18

中国发展网讯 201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西赣江新区正式跻身“国家队”,成为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当年10月20日,江西省委、省政府为江西赣江新区授牌。从此在江西,有了一块国家级的改革创新试验田,被赋予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

赣江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创新要素在新区的快速集聚。各类创新平台已成为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新区创新驱动的典型代表。

坚持高端化 生物医药产业稳步迈进

中医药科创城,作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对外合作的新窗口,无疑是近来全国生物医药界最热的“明星”。赣江新区加大力度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从2019年3月签约到2019年12月,仅八个多月时间,预研中心就建成运营,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运营,跑出了机构设置、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得到了省领导、中科院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

“从项目落地到机构成立、从设备购置到场地装修、从项目申报到用餐住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全程对接、全心服务,坚持重大问题每周调度,细节问题随时协调。”赣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更是克服重重困难,协调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的丙类厂房改造为甲类、核心预研装置建设模式等关键路径问题。项目已作为中科院向国家发改委推荐的18个项目之一,进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轮评审。

人才是决定事业的成败关键。目前,中医药科创城已签约员工162人,其中研究人员151人(副高以上及博士38人),占比93%。为吸引更多中科院项目落户,与中科院创新孵化公司合作共建国科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批为国家发改委“双创”支撑平台。目前研究院与中科院理化所的合作项目已落地,正在深入推进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大学的合作。

聚焦产业化 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条部署创新链

新区围绕中医药种植,积极与中科院植物所、昆明植物所深入对接,成功签约终身教授杨春虹在新区建设光生物技术研究院,致力通过光生物技术提高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智能生物传感器研究院“面向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超柔性皮层电极”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立项,“高性能植入式柔性脑电极项目”正在向国家部委申报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为突破中药制药行业的技术瓶颈,全力支持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场地需求,帮助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随着赣江新区管理体制重新调整,直管区成为赣江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舞台、新空间。当前,赣江新区直管区正围绕现代生物医药、现代智能制造、现代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定位,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目标,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不断培育新势能,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以及“互联网+”、“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与南昌、九江产业优势互补,成为江西产业发展新引擎。

突出市场化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赣江新区以市场化机制引育创新平台,打破传统研究院事业单位性质或以事业编制招人等方式,建立了无行政级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级别、无编制、无经费”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公司法人等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机构运行机制。引进的重点创新平台有11个采取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和院长、总经理负责制,其中6个注册为公司法人、3个为“三无”类事业单位、1个为民非组织,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孵化企业35家以上,申请专利超过200件,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超过200人,培育省级科创平台不少于15家。

全方位打造转化空间,打造总面积近40万平米的科技成果转化空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研究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获得者陈日新教授团队热敏灸总部项目等一批项目已入驻。

持续推进成果产业化,目前已有高性能植入式柔性脑电极、3D打印可降解骨骼、氧化钒智能玻璃涂料、中医药有效成分高效提取技术等6项科技成果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化。同时,与广州第三方公司合作共建赣江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已成立市场化公司运营。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