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赣江新区“1+2+3+X”产业高质量跨越式 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21-04-07 中国发展网

为贯彻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区领导干部大会部署,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以项目、企业、集群、园区为着力点,强化招大引强、兼并重组、成果转化、技改扩能,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壮大,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赣江新区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瞄准产业高端、高潜领域发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进一批在产业链中掌控关键技术的骨干领军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构筑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新的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源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挖掘赣江新区及其周边丰富的产业发展科创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机制、模式、业态、科技等全方位创新,为全省创新转型作出示范、打造样板。

——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项目为大、项目为要、项目为王理念,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需要,尤其是产业链中缺项、弱项、漏项,谋划引进建设一批铸链、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形成拳头、培育集群、打造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集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为核心,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以调优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绿色发展为工作主线,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体系。

——坚持集群集聚。坚持集中、集聚、集成、集群、集约“五集”路劲,大力推动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方式转变、效益提升。在实现产业物理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协同、产业链的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发挥出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形成竞争优势。

三、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工业投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等倍增,实现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零的突破,构建“1+2+3+X”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就是打造光电信息这一引领性产业,力争三年内突破1000亿元;

——“2”就是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两个优势型产业,力争三年内突破500亿元;

——“3”就是培育生物医药、有机硅、现代纺织服装三个成长性产业,力争三年内翻番;

——“X”就是重点打造若干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航空物流、绿色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大健康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水平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按照“围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发展定位,找准优势,错位竞争,推动新区形成上下联动、一体发展的产业整体。直管区要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以中医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儒乐湖新城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以科创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开组团要依托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医药食品、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精心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临空组团要以新型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和军民融合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航空物流等空港服务业,构建高端空港产业生态系统;永修组团要把有机硅新材料这一首位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引领效应的“世界硅都”和产业新城;共青组团要助力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文旅康养等产业集聚能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区经济发展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项目提速行动。扎实开展“项目大会战”,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力争每年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00亿以上。做好项目服务,协同加快项目审批、规划选址、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完善开工前置要件,推动新建项目尽早开工。加强项目调度,健全“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每月调度新区重大重点项目,每季度组织开展经济指标及重大重点项目专题调研活动,将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新区对组团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进行年度考核并排名。按照“三个领跑”工作要求,确保新区重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省重点、省大中型以及省“三百”重点工业项目当年建设进度位于全省前列。(新区经济发展局、行政审批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5%以上,实现省级以上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双创团队“三个翻番”。深度参与“赣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新区布局,谋划生成落地一批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国家级科创平台突破2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突破50家。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0家。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及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协作机制,切实将新区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新区创新发展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招大引强行动。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智能装备、有机硅新材料等主攻产业,靶向招商,延链补链,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适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地区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请校友回母校进新区”恳谈会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开展“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招商对接,探索运用“云招商”“线上线下结合招商”方法,全力招引项目、资金、人才。紧盯“三个500强”和“行业100强”等头部企业,着力引进一批“高大上”的项目,力争每年新增“152”项目10个,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超20亿元项目6个。直管区及各组团每年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一个投资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新区开放发展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梯次培育行动。聚焦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每个行业遴选2-3家、新区遴选3-5家、各组团遴选1-2家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发挥欧菲光、海立电器、江铃新能源、华润江中、星火有机硅、鸭鸭等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推动产业链集成、创新、升级。聚焦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完善赣江新区“小升规”企业库,梳理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壮大优质中小微企业队伍,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左右。聚焦骨干企业上市领航,大力实施企业“映山红”计划,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新三板挂牌、科创板挂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数字化提升行动。聚焦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统筹推进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和完善新区5G 规划布局和基站选址、建设工作,结合中医药科创城创新研发与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举办的高速通信、海量连接、低时延通信需求,结合多功能智慧杆等智能设施的部署加快开展以中医药科创城为核心的5G 网络建设,力争尽快实现5G网络直管区深度覆盖。大力发展物联网、VR、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培育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新区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新动能爆发式增长。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在道路、工地、会展、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智慧场景,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全域一体”联动发展、“一区两城”特色鲜明、“三生融合”特征显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智慧化发展样板区。(新区经济发展局、创新发展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技改扩能行动。建立完善重大技改项目储备库,每年储备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推进一批投资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推动新区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打造一批技改示范项目和企业,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向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方向发展,力争打造一批绿色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以及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强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带动产品提质、产能释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引导企业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定制化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支持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区经济发展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实施园区升级行动。深入开展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进一步做大园区规模、做强园区实力,推动一批园区向千亿级、五千亿级跨越发展、转型升级。通过“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推进经开组团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临空组团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数字经济港,永修组团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智能交通产业园,共青组团通用航空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根、生态、生命“五生”理念,大力实施“3个300”强园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新建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租售并举人才公寓和300万平方米研发楼宇。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和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以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等指标为导向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加快处置一批低效企业、僵尸企业,推动园区腾笼换鸟、发展提速。(新区经济发展局、创新发展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高位化推动、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由新区经济发展局统筹新区“1+2+3+X”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的实施,负责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通报,各有关部门及组团管委会根据职能分工落实有关任务要求,确保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如期完成,坚定不移推动新区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新区经济发展局牵头,新区各有关部门、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配合)

(二)强化人才保障。深入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在“赣江创业”等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着力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配套,开辟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财税金融等个性化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减少人才后顾之忧。(新区创新发展局牵头,开放发展局、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配合)

(三)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通过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拉动一批重点项目快速发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持续推广“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融资方式,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通过首发上市、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新区财政金融局牵头,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配合)

(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深化领导挂点联系工业企业制度。发挥商事调解中心和企情收处中心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企业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企业帮扶”模式,建立赣江新区企业点单叫号服务系统,实现企业办事不出门,政府服务不打烊,全力以赴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新区经济发展局牵头,新区各有关部门、各组团管委会、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等配合)

附件:

“1+2+3+X”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

目标分解表

 

序号

产业

2023年营业收入(亿元)

总计

其中

直管区

经开组团

(含临空组团)

永修组团

共青组团

1

光电信息

1000

-

850

85

65

2

高端智能制造(含新能源汽车)

500

-

330

80

90

3

新材料

500

-

345

100

55

4

生物医药(含食品)

300

100

200

-

-

5

有机硅

400

-

-

400

-

6

现代纺织

400

-

-

40

360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