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 兰州新区:打造城市治理新标杆

2021-05-14 中国发展网

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

中国发展网讯 国务院2012年8月批复兰州新区时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兰州新区勇担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职责使命,探索出了“改革率先、产业优先、创新领先、开放抢先、发展争先”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昔日的农业村镇已快速崛起为一座基础功能配套、改革体系建立、产业快速集聚、开放平台齐全、生态绿色宜居、治理体系完善的现代新城。

近年来,兰州新区蓄势发力,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高位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17%、税收收入增长30%;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逆势上扬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实现20%以上增长。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荣获“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成效得到各方广泛认可!

“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正处在内生动能加速释放、综合实力蓄势突破、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口。‘十四五’期间,兰州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发展、描绘蓝图,加速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努力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治理新标杆。”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独特、科技创新活跃、工业基础厚实、发展潜力强劲等综合比较优势,聚焦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重振“兰州制造”、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以建设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辐射西部、通达全国、连接欧亚的物流网络,打造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国家综合物流枢纽。

发挥兰州新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工程、重大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科技成果—孵化成果—现实生产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加速创新要素集聚融合,推动兰州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

兰州新区将依托沟通沿海内地、联通西部边疆和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重点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广阔市场,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经贸文化交流,加强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货物集散中心建设,打造高层次多元化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努力优化发展布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主城四区为核心,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为两翼,红古、永登、皋兰为支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到2025年,力争GDP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依托兰州科技教育资源集聚优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6件。

加快产业振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重振“兰州制造”,加快壮大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强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大支柱产业集群,构建“四梁八柱”的工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150亿元,八大支柱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95亿元。

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壮大六大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公共服务城乡融合、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格局。

加强城市建管,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建设数字兰州,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构建兰州市主城区至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1小时通勤圈”。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先行区。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先行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6%。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深入挖掘兰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统筹丝路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增强兰州文化影响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兰西城市群发展为牵引,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提升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国际空港等平台功能,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扩量提质,积极申报建设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片区,强化对外交流,促进贸易合作,打造新时代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

保障改善民生,打造文明和谐宜居幸福城市。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织密兜牢民生“网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75.5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执业医师人数达到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2个。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化发展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文化、法治和生态文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