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4年)

2022-07-13 滨城时报

滨海新区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日前,滨海新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4年)》,提出了四大方面13项创新发展计划。

加强重点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创建计划。积极推动“三馆一站”等文化场馆打造主题鲜明、空间美观、体验美好的特色分馆、主题馆。各开发区切实发挥产业与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兴办产业博物馆、企业文化科技展陈馆、改革开放陈列馆等阵地。各涉农街镇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村史馆、文化公园与文化广场等传统文化传承空间,成为展现乡景、记忆乡愁、凝聚乡情、富有乡韵、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阵地。城区各街道结合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发展集互联网服务、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休闲空间。

实施文化品牌提升计划。办好“滨海艺术节”“滨海少儿评剧节”“读响新时代——滨城全民阅读节”等全民艺术普及和阅读推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京津冀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滨城秀丽”交流品牌。积极参与承办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曲艺类决赛和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积极组织争创全国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品牌、全国文化馆站优秀艺术普及活动品牌、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家文化品牌。推动“三馆一站”提炼开发文化IP,带动基层服务品牌的创造与提升。

实施文艺创作提升计划。精心打造《镲韵纷飞》等舞蹈作品参加全国和天津市群星奖评选。围绕加快推进美丽“滨城”建设,组织群文骨干开展系列重大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滨城特色、体现滨城精神的文艺精品。

推进科技融合 拓展数字应用

实施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拓展计划。大力发展基于5G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积极推动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区文化馆、各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推出有声图书馆、文化馆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推进“三馆一站”“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实现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高清网络直播。高标准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拓展智慧图书馆等应用场景。

实施文化云平台提升计划。开发建设滨城智慧文旅平台,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的便利化、精准性,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化建设。加强“文化随行”云管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储存、分析等软硬件系统,提高滨城公共文化“智治”水平。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文化随行”云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滨城文化网上集成展示与服务平台。

实施数字文化服务提升计划。以滨海新区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为内容,加快建设滨城数字文化资源库。以促进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目标,实现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采联建。推进滨海新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培育“滨城云艺”“滨城云读”“滨城云博”等线上文化服务品牌。

深化文旅融合 增强发展动能

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计划。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深化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发展,推进万达旅游度假区、妈祖文化园、国家海洋博物馆文化公园等载体项目建设。坚持“文化+”理念,推进天津经开区创建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试点建设计划。推动开发区和街镇积极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街区或广场。以智慧山那山街区、滨海文化中心等夜市街区为重点,打造文旅消费之夜新体验。以经开区、保税区和滨海高新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和航空航天游文化消费品牌。以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形成“科技+文化+生活+旅游”的文化旅游体验经济聚集区。发挥滨城襟河枕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特色文化旅游。

实施文旅功能双向融合计划。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图书馆文创空间建设,深化文旅职能融合。积极推动“三馆一站”优化场馆空间,建设旅游服务阵地,加强文旅职能融合。推动滨海新区文图博等机构“进景区”“进公园”,举办文化创意市集、广场文化等聚人气、接地气的展演活动。

强化社会融合 激发供给活力

实施社会参与聚能计划。完善系列配套政策和创新举措,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供给。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街镇文化站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促进提高群众文化自治水平。对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运行或连锁运行。

实施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升计划。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人和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依托“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健全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实施文化社会类组织培发计划。依托街镇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枢纽型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培养、引导、扶持和管理,使之逐步成为合格市场主体。

实施社会化服务监管评估计划。积极加强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监管,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加强财务绩效审计和服务业绩评估,确保公共资源高效使用。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