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区

2021-10-21 两江新区官网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

《纲要》第二章第三节指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区”;第三章第一节指出,“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第五章第一节指出,“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旗舰作用”;第六章第二节指出,“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

作为两江新区科技创新重要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加快开放式式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区。

川渝两大国家级新区协同联动

重庆两江新区有条路叫“天府路”;四川天府新区有条路叫“两江路”。这不是偶然的故事,这是有心谱写的佳话。

两条路,再次拉近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距离,彰显两地共同筑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引擎的决心。

“天府路”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毗邻明月湖,与长江山水相连。周边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聚集,未来还将打造能源中心、科创小镇、科技展示中心、酒店式公寓等配套设施。

“天府路”选址于此,使得两江新区优越的科技牵引力得以展现。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与成都科学城一起作为载体,携手助力西部科学城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互动频繁。

今年4月,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联手成立了八大产业联盟,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产业联盟。

按照规划,科技创新联盟将依托成渝两地科技创新丰富资源及自身优势特色,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创新中形成合力,增强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在两大国家级新区的推动下,两地的创新企业、科研院所等也互动频繁。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在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分别布局了重庆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地方研究院管理处处长徐兵,同时担任重庆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的院长一职,还在本校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川渝研究院。

为了最大限度强化协同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创新管理体制,两院负责人互相任职,如川院副院长王博任重庆院投资总监,刘伟同时任川院和重庆院院长助理等等。

不仅如此,两家科研院所还联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川渝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轻量化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以轻量化创新中心为例,重庆研究院基于两江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特点,成立重庆供应链中试平台,负责材料的中试,并协调所有的供应链资源。四川研究院重点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负责材料理论研究,包括高导热材料、免热处理材料的理论模型建立等。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天原集团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吴锋院士团队在新能源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及人才优势,利用属地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本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融合天原集团的技术优势,开展先进正极材料的联合研究开发,攻克锂电材料新技术难题,尽快落地研发成果。

成立八大产业创新联合体

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脱节不仅会让领先的尖端科研成果只能紧锁抽屉之中,创新企业也可能因缺乏足够前端科研资源的支撑而成长缓慢。

“我们经过调研后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科研院校和市场之间脱节。”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必须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

为了聚力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两江新区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八大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政产学研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为例,将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打造产学研用多赢的科技创新平台。具体将主要围绕政策和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标准法规、测试示范、产业化推广、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据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联合体已完成基本筹备工作,正在积极筹备“5+N”公共服务平台及合作平台,积极协同中汽研、腾讯智能网联交通团队、中新国际超算中心等单位,洽谈多个重大合作平台。

壮大科技企业“森林”

近日,在重庆两江新区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的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完成了初步筛查,从1100余个报名参赛团队(企业)中,遴选出300个优秀团队晋级初赛。

据了解,今年6月,两江新区启动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3亿元产业扶持,5亿元明月湖科创基金,以及N个重磅政策支持。“真金白银”的付出,吸引了1300多个参赛科技团队(企业)踊跃报名,其中1100余个团队通过资格审查。

为了吸引企业落地,两江新区将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覆盖从筛选到落地、从落地到发展、从发展到占据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地位的全过程,全面保障项目在落地过程中,获得包括资金在内的更广泛更深入的支持。

例如为优质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纳入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库;给予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产业扶持资金等;帮助对接资本,优先纳入两江新区科技金融计划,对于获得银行贷款资金支持的项目和获得投资机构投资的项目提供配套金融产品;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导师辅导、专利申请等创业服务。

据悉,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从人才服务、研发服务、产业服务、协同创新氛围打造、创新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系统。

近日,重庆大学2021届明月科创实验班招生宣讲大会顺利进行。据悉,第二届明月科创实验班将在重庆大学理工科和设计学院相关专业的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择优录取30人。

明月科创实验班是明月湖科创生态体系的其中一部分,以催生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型企业为目标,共同构建两江协同创新区政产学研资用深度融合的“科创+产业”科技创新生态。

不仅如此,两江协同创新区还构建多层次、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针对探索期、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计划分别两江产业创新基金、明月湖科创基金和两江红证协同创新产业基金等。

营造“近悦远来”软环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创新特区、人才特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8月8日,陈浩选择了离开北京。8时,他踏上了开往重庆的动车。

陈浩,毕业于北京985重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硕博连读。

与陈浩一样,带着创新项目“逃离”的还有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的李湖海,及其朋友王隆权。

他们都贴着一样的标签,即高知、理工,亦可称“科研新青年”。

近年来,两江协同创新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聚集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上下更大功夫,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以人才协同为切入,聚天下英才而用,积极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打造重庆高端人才集聚洼地,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属地组建基础团队”模式,已聚集科研创新人才1000余人。

未来,两江新区将聚焦科技这一灵魂,把握协同创新这一路径,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加快集聚,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区。(赵鹏)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