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打造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示范区

2022-01-21 中国发展网

国家级新区特别报道

中国发展网讯 雄安新区以“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为抓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部分片区雏形初步显现,数字智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高端高新产业与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未来之城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今年1-9月,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2020年增长655.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37.5%的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5.7%;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经增长15.9%,雄安已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牛鼻子”

加速集聚高端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

雄安新区铭记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职责。认真落实“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政策规划制定工作。努力加速集聚高端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

一是设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中心,紧密衔接中央协同办“9+3”疏解政策,围绕用地保障、住房保障等10个方面,研究起草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一揽子”配套政策,保障疏解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二是研究细化疏解项目布局及落地流程,紧跟中央疏解清单出台情况,开通项目落地“一条龙”绿色通道,以“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服务机制,“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理念,保障首批中央疏解清单项目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以及中证商品指数等代表性企业落地,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分支机构100余家,形成良好的集聚带动效应。

三是开放式、市场化推动实施片区综合开发,推进启动区、雄安站枢纽片区、容东片区市场化项目洽谈,积极对接大型央企、国企,成功引入招商局、中交集团、中电建、中铁建等参与片区开发建设。持续强化产业项目“生命线”理念,不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在重点片区聚集。

四是加快金融资源集聚区建设,推进中关村科技园、互联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石化资本、华融基金等已注册设立的市场主体加快产业导入,形成产业活力。设立区块链实验室IPv6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率先完成并应用国内首个城市级区块链底层操作系统,打造集知识和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

推动部分重点片区维形初显现

雄安新区合理谋划城市建设布局,严格按规划高水平高质量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创建数字智能之城,加速雄安新区智能感知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智能城市。

一是加快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公路一期建成通车,外围骨干交通网4条高速、3条国省道全部建成,“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通路骨干路网全面形成。

二是城市风貌显著提升,精心实施雄安新区主要交通廊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老县城改造项目,“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初步显现。坚持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严格按规划高水平高质量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点面开花。容东片区作为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即将投入使用,首批安置住房正在开展现场摇号工作,百姓对未来生活充满希冀。容西、雄东、昝岗等片区已进入稳定开发期,启动区、起步区重点项目有序建设,雄安高铁站开通运营,京雄城际用时2年建成通车,防洪、排涝、路网、桥梁、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齐头并进,形成了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逐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是加快建设智能城市,建立涵盖3大类12方面200余项标准的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印发实施22 项智能城市标准成果。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核心搭建完成智能城市基础框架,基础平台、体系架构、协同运行机制基本成熟,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四是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开通5G基站1668个,实现县城城区、白洋淀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场景区域的5G连续覆盖,单用户下载峰值速率与京、沪、深等地峰值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结合道路工程建设,同步部署建设数字化道路153公里。建设未来城市创新中心、智能交通示范区等创新示范平台,打造数字产业创新基地,探索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

聚焦抓好白洋淀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雄安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白洋淀的保护要做到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推动制定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条例获河北省人代会全票通过,并得到全国人大充分肯定。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和淀区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初步建成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水环境质量智慧监测监控体系,谋划实施系列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引黄、引江、引上游水库、引再生水等多水源生态补水,截至9月底累计向白洋淀补水约23.8亿立方米,深入推进铁腕治污,白洋淀总体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并稳步提升,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加快绿色空间建设,千年秀林累计造林44.8万亩,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

二是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制定雄安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和重点领域专项实施方案,构建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绿色低碳供电方式,稳步推进“无煤区”及“无石化能源区”建设,充分挖掘雄安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加快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全国率先划定移动源污染物低排放控制区,构建体现雄安特色的“无废城市”指标体系,全面提升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

聚焦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

加快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

新区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零跑腿、不见面、智能审、无人批”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网上办理。

一是开发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创新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支持政策“不见面审批,零跑腿通办”。建立区块链资金支付系统,强化从投资评审、预算安排、资金支付到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实现财政资金穿透式支付。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上线项目审批区块链系统,实现审批过程规范化、流程线上化、审批智能化。

二是深入落实“三集中、三到位、三个一”,全面实行会议集体审议决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施工意见登记函“一会三函”审批制度,“三函”办理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

三是推动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条例》,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积极稳妥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全力配合推进雄安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过渡重点工作,推动设立雄安新区人大、政协工作机构,探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新路径。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创3项案例上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是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成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首个跨境电商进出口监管场所,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起步。推进综合保税区项目规划建设,深化完善综合保税区项目设立方案。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