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赣江新区加快打造江西改革发展核心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

2022-10-08 中国发展网

tugai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一年来,赣江新区以“当先锋、打头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担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定期开展政治监督检查、自查自纠、政治谈话、政治家访等活动,营造了持续向上向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新区推进“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开放提升和城市建管”五大突破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迈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铿锵有力的步伐。

突出经济质效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赣江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贴国家所需、江西所能、新区所向,坚持直管区、统筹区协同推进、一体调度,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持续加大经济运行调度,部署实施“发展大突破行动”,推动新区经济始终保持“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力促各项经济指标提档升位。

经济增速领先领跑。2021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4%,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首位。在统筹区方面,经开(临空)组团跨境电商产业6项指标居全省前列,永修组团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数列九江市第一,共青组团全年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列九江市第一,持续巩固了“两领跑”和“三个走在前列”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聚势勃发。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发展导向,加快实施产业倍增、项目提质、园区升级三项行动,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出台“1+2+3+X”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新区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营业收入2027.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成为拉动新区工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对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贡献率达32.8%。特别是有机硅、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快速增长,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截至目前,经开(临空)组团聚集规上光电信息企业43家;永修组团落户规上有机硅企业71家;共青组团拥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99家,累计营业收入接近千亿元,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集聚效应。

转型升级量质齐升。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欧菲光、海立电器、江铃新能源、华润江中、星火有机硅、鸭鸭等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聚焦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完善了“小升规”企业库,梳理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壮大优质中小微企业队伍。此外,新区还投资140多亿元推动66个技术改造项目。目前,新区拥有50家骨干核心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瞪羚企业6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突出改革创新 动力变革重塑新优势

创新是赣江新区最大的优势、最鲜明的标识、最核心的竞争力。

以集成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新区按照“系统集成为原则、不集成为例外”的要求,推动完成31项改革任务,实现改革由“分散式”向“集成式”迈进,提升改革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水平。

新区的绿色金融改革事项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创新推出全国首单中医药研发费用损失保险、全省首只碳中和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重大创新事项累计达26项,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新区还完善了混合产业用地(M0)供应和地价计算规则,全省首宗混合产业“M0”用地——江西省转化医学研究院项目开工建设;探索“点状用地”改革,出台全省首个“点状用地”实施办法;创新推出城管、市场、交通、环境等“1+7”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处罚、队伍之外无处罚”;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工程消防“无纸化”审查和发包备案电子化“秒批”;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

以科技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在中医药科创城加快建设以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为引领的24家创新平台。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获中央编办批复,成为全省第2家中央直属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全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63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5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8家。

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新区的有机硅创新研究院获批全国首家专业化有机硅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驻赣江新区分中心挂牌运营,全省第一张依托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在新区发放。

聚焦中医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并率先实施科技成果揭榜挂帅;新区的科研机构已有9项成果实施产业化。

以资本力量构建发展新格局。新区围绕推动资本、产业、科技深度融合,对国资国企进行重组整合并成立赣江控股集团。着力发挥新型资本招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激发产业引导基金的市场导向作用,联合上海赛领资本注册20亿元基金,打通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等行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渠道;引进国内中医药CRO龙头企业——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共同设立一期2亿元的医药研发基金,通过资本、技术招引项目,基金投资的“清芝康”I类新药等6个项目签约落地;成立5亿元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联手科创板上市公司博瑞医药投资2.3亿元支持鼻喷雾剂等3个项目的研发。

突出项目为王 有效投资实现新突破

新区充分发挥项目的“主引擎”作用,掀起“项目大会战”,积极申报省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全速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全力推进235个新区重大重点项目、84个省大中型项目、13个省重点项目建设,新区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42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1.21%。其中,17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84.2%,完成年度投资的107.4%,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其中,中国电信云和大数据中心、星火有机硅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配套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交通华中智能交通产业园、新绿色中医药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江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核心项目竣工投产。

全面打好对外开放“攻坚战”。新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持续扩大双向开放。牢固树立招大引强、项目为王的理念,成功举办2021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政要、14个国家驻华使节、传统医学专家等50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加会议,打造了一扇“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实现了“办好一次会、盘活一座城”的目标。

2021年,新区累计举办10余次专场招商推介活动,签约新项目176个、总投资1465.65亿元;引进“152”项目26个,总投资1103亿元,相继签约落户的旗舰型项目有:欣旺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顺丰智慧产业基地、海克斯康华中区双智赋能中心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

全力打好要素保障“突围战”。新区不断强化发展要素供给,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直管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整合直管区地方政府债券等建设资金共20多亿元,全力支持中医药科创城和儒乐湖新城重大重点项目建设。

健全市场导向的引才用才机制。新区修订完善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66条,出台“赣江英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高标准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公寓。目前,新区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增至51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数增至71个,直管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达93人,中医药创新平台已集聚科研人员300多名。

突出片区建设 城市面貌呈现新变化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要求,新区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推动新区尽快见形象、展风貌,加快提升城市形象。

片区开发引领城市蝶变。中医药科创城先期启动的3平方公里片区已基本建成,一期规划的12平方公里产城融合新区正如火如荼建设;按照开发性PPP模式建设的中医药国际生态科技城正式启动;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全面开工建设,首个入园技校项目有序推进;神农岭本草科技园建设积极铺开。

儒乐湖新城的鸿信大厦、中建广场、金赣服务中心等项目初步成型,主干路网、地下综合管廊、生态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正有序推进,一座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的现代新城已现雏形。此外,临空空港新城、永修湖东新城、共青南湖新城等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塑造城市品质。新区编制完善直管区公交线网、住房发展、人防建设等专项规划,修订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优化重点区域建筑风貌设计,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青组团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态空间。

民生工程彰显城市温度。新区着力抓好更有温度的民生,加快释放城市发展红利,逐步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如今,新区高级中学已投入使用,南大一附院赣江新区医院、师大附中赣江新区中学、南师附小科创城学校等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0余个,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新区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前完成了人才公寓配租、公交线网优化和车辆提升等50项重点民生事项,得到群众的一致点赞。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022年,赣江新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气魄和担当,努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走前列,紧紧围绕“江西改革发展核心增长极和强大新引擎”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更好地助力“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彰显“新区作为”、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中打造“新区优势”、在高层次改革开放中释放“新区活力”、在高品质产城融合中展现“新区魅力”、在高标准勤廉建设中擦亮“新区本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