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哈尔滨新区以改革之力推动住建领域创新发展

2024-03-13 哈尔滨新区发布

据哈尔滨新区改革办介绍,2023年,哈尔滨新区紧紧围绕住建领域重点难点痛点工作,坚持以改革关键一招先行先试,打通工作创新“最后一公里”,商品房去存量工作位列全市第一名,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数量下降约50%,以优异的成绩走在了全省前列。

抓“重点” 打好商品房去存量“组合拳”

2023年,哈尔滨新区将商品房去存量工作列为重点攻坚项目,通过策划房产超市、团购、“一楼一策”等举措,打通房地产市场内外循环环境,达到房企“软着陆”、施工单位“不委屈”、购房人吃下“定心丸”的效果,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哈尔滨新区共销售商品房9509套,销售面积107.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0.6亿元。

“创新安置”扩需促市场回暖。搭建东北地区首个一站式“房产超市”换购平台,通过征收回迁“房票”任意换购“房产超市”商品房,变安置需求为市场需求,满足回迁人多元化需求,规避了常规安置引发的问题,拉动了经济收入,多方共赢,促进房地产市场升温回暖。2023年,新区共换购商品房2420套、面积25.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1.9亿元。

“一楼一策”助企纾困。以国家保交楼纾困专项资金为牵动,紧盯冰雪影都、宝能城、融创文旅城、义乌君豪等重点逾期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楼一策”“因楼施策”,引导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处理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帮助企业回笼资金纾困解难,确保工程进度和交付率,防范逾期交付风险,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

2023年,新区总体复工率接近100%,14个项目完成住房交付超过23729套,专项资金项目住房交付率超70%。

“政策叠加”精准销售。借助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区位优势,紧盯新增医院、园区企业、学校、银行等职工和周边区县居民,利用专属优惠价格及资金监管比例调整政策、团购和人才购房等各类优惠政策叠加优势,通过开展立体式宣传、举办房产会、省内外拓、金秋团购季、岁末购房节等活动,最大限度释放政策叠加的“含金量”,刺激潜在客户的购房热情。活动期间,销售商品房2420套,成交面积2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0.8亿元。其中,金秋团购季活动销售商品房1441套,成交面积14.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2.4亿元。

解“难点” 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生产

实行安全风险等级化管理,构建安全科技网格。通过开发创建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解决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弱、行政监管人员少、在建工地多、建筑地点分散跨度大、施工安全预防控制难等问题。自2023年7月在四个在建工地试点以来,安全隐患显著下降,其做法在全省推广交流。

明确“安全责任”、划定“安全风险”。区住建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动态全面规范的施工安全风险台账,进一步明确项目承包单位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包专职安全员、分包安全员责任。结合项目实际进度,制定项目全周期风险分级台账和工程阶段性风险分级清单,施工单位对安全风险实行“四级色标化”管理模式。

构建“安全网格”、消除“安全隐患”。以楼栋为单元,将工地划分若干个网格,在不同网格中,根据施工进度输入风险清单,确定风险等级,生成独有“二维码”“一码检测”,最终形成工地整体“安全网”。通过网格员扫码打卡、找问题、上传工作记录,对存在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信息,采取不同的线上审批流程,对未开展隐患排查或未及时整改隐患的发出预警提示,直至消除隐患,实现安全隐患风险监控无死角全覆盖,有效落实了企业四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简化“安全检查”、生成“安全台账”。坚持以科技简化安全管理工作,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安全检查系统,现场安全员只需扫码、打钩、拍照、上传,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留痕”,实现安全检查天天报、随时报。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可按日、周、月自动汇总生成数据分析,为责任安全主体单位开展警示教育提供重要数据,为责任倒查留存一手佐证材料,倒逼实施主体抓牢安全排查工作。

破“痛点” 创建多维度建筑工人薪资管理体系

为有效解决建筑领域信访“痛点”,区住建局通过创建建筑工人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工资总包单位代发制度、工资管理机制、动态欠薪预警预判机制、失信曝光共享机制等管理体系,从源头处理欠薪隐患,实现了“事先预防、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监管。

变被动为主动,全覆盖式薪资管理。先后召开线上线下培训会、推进会,随机抽查工资发放领取情况,宣传预警处置典型案例,不断扩大薪资监管处置影响力;推行人性化考勤录入机制,对建筑工人遗漏打卡的相关信息,可智能批量补录和异常考勤批量处理。

变繁杂为简易,全覆盖认证身份。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工人上工考勤制度,实现区域内建筑工人认证、考勤全员参与、全员覆盖。一方面,科学规划设置建筑工地工人考勤、监管网格。以独立建筑工地为单位,生成各自工人考勤二维码,工人每天通过微信扫码打卡记录工作时长、生成不同工种考勤记录,形成领薪依据,确保劳资员及时对工人进行考勤,按时发放工资,避免了环境和系统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考勤不准确、不及时情况,且方便纠纷取证。另一方面,实行建筑工人实名认证动态管理机制,工人第一次利用微信扫考勤二维码时,通过手机引导进行人脸识别、上传个人信息,完成实名注册,并与公安部联网确认。实行一次录入全区认证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避免虚假录入和短工工人重复录入,实现临时工、长期工实时动态的单独管理。2023年,共注册临时用工254人、长期工5373人。

变风险为预警,全覆盖掌控异常工程款。推行风险预警预判机制,依托监管平台,对工程款支付情况、工资发放情况、考勤异常情况和异常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及时推送工资拖欠等预警信息,便于行业部门、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掌控项目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处置预警信息;对欠薪预警不忽视、不积压、不放过,先后对欠薪时间较长的6家公司进行停工整顿,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推行失信曝光共享机制,创建新区建筑行业信用等级库,收集整理上传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涉及纠纷案件情况,自动生成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信用等级,可提前预警、提前预判异常建筑工人和异常用工单位,从源头规避劳务纠纷和用工风险。


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