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国家级新区建设 新区动态 正文

专家解读之二|做大做强国家级新区 示范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29 国家发展改革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对国家级新区相关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标志着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向更深更实迈进。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2023年,国家级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2万亿元,以占全国0.2%左右的人口和面积,创造了占全国5%的经济总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引擎和空间平台,在创新体制机制、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例如,上海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再如,雄安新区通过吸引一批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进一步提升了河北产业层次和科研水平。二是有效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例如,位于成渝地区的重庆两江、四川天府新区,合力推进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两地创新组建八大产业旗舰联盟,以协同创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是有效扩大了国家对外开放。例如,广州南沙新区发挥国际大港开放优势,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一流人才发展环境,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新区建设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二战后,英、美、法、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展了多轮新城新区建设实践,其开发目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社会目标。旨在提供不同类型的住房、社会服务以及适当的就业机会,例如英国密尔顿•凯恩斯新城。二是经济目标。旨在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自给自足能力,鼓励和吸引外资,例如日本筑波科学城、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三是区域协调目标。旨在消除区域发展差异,推动区域发展均衡,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新城、法国马恩拉瓦莱新城。四是全球化分工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深化进程中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导下,新城开发向推动国土均衡发展、生态科技新城等方向转型,例如德国弗莱堡生态新城、韩国松岛新城。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新时期国家级新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一是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现有19个国家级新区,空间分布总体合理,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二是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级新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历史上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制度创新,因此在新时期,国家级新区依然扮演着改革高地的角色,通过创新驱动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国家级新区除了经济发展使命之外,发展内涵丰富,功能定位多元,有助于完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全链条,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因此,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国家级新区应该进一步“踩油门”,通过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大踏步前进,将国家级新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者:范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权威声音